近日网路上流传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网站上的一支公司形象广告,引起许多讨论。广告中利用漫画手法,将泡麵描绘成由日本武士打扮的老 先生因应人们希望在冷天吃到热麵的需求,发现了以油炸保存麵条的方式而创造了泡麵。配乐则不断唱著「The Originator起源者」这样的说法。一切看起来都很有创意,除了日清公司与泡麵的发明者其实是个入了日本籍的台湾人安藤百福(吴百福)以外。就连日 清集团的英文简介,都没提到这件事。安藤的出身成了名符其实的黑历史。
其实2007年安藤过世时,经济学人刊登的讣文裡,也没提到他其实出生在台湾嘉义,二十几岁就在府城创业,直到三十几岁才决定留 在日本,换了日本名字,五十几岁才正式获得日本籍。想想,台湾的名字就这样消失在大众对安藤与他的成就的叙事中了。而这还是所谓「亲台的国家」的公司所散 播的资讯。怪不得在仇视台湾的群众与国家眼中,台湾的历史要不然就是不值一提,要不然就是被依其政治或经济利益扭曲隐蔽。国民党政府数十年来隐蔽二二八、 白色恐怖与日治时代台湾人的成就,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更不用提中国拍的历史剧还可以扭曲史实,把康熙讲成一开始就希望在击败东宁政权后,持续佔据台湾, 而非希望将清军撤离台湾。
日本NHK每年会固定推出大河剧,从不同角度描述日本历史,于是在这齣裡织田信长是个杀人无数的魔王,在下一齣裡他又变成了赏罚 分明的明君。最近连晨间剧也开始描述出身自大坂的有名女商人的故事。而这样的历史剧也不只是日本所有:从英国的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到公视正在播映的西班牙剧集时间裁缝师El Tiempo Entre Costuras,历史剧一直是颇受国外观众欢迎的剧种。而除了娱乐以外,剧作家也藉著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想法观感,并传达其本国主流思潮与观 点。现在回头去看1939年拍的「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或是1935年的「意志的胜利」(Triumph des Willens),会觉得一点都政治不正确,但是那却是当年的美德两国的主流思潮与价值观。而强势国家也得以透过全球化网路形塑自己的形象。
举例来说,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汗牛充栋,却少有非英美观点,或是在东南亚、印度、中东与非洲这些战区的影片。这也许跟胜利国 为形塑自己正义之师形象,掩盖当年同盟国求胜所做出的一连串不义行动,像是英俄联合入侵伊朗、英军殖民部队与印度缅甸独立军激战、美国企图鼓励巴西入侵坚 持保持中立的阿根廷等等有关。当然,更简单的解释是:英美片厂还是把英美当成主要市场,而哪一个观众希望去看一部描述祖先的种种恶行的片?
台湾近年所拍摄的一些历史剧,一般也受到不错的好评,即使其许多细节不太正确。可惜的是收视率不若评价。一方面台湾观众普遍认为 历史剧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许我们对自己的历史的兴趣,还不如对他国的历史或虚构作品(好吧,笔者承认,冰与火之歌真的很好看……)。但是鼓励继续拍摄观 赏关于台湾历史的影片或影集,甚至透过再製与不同诠释来吸引大家的兴趣与了解,却是政府与民间必须一起做的事。因为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对自己的历史不感兴 趣,那谁会对台湾史有兴趣?试想,即使大家都喜欢看小虾米战胜大鲸鱼,但是有谁会替在2016年欧洲足球盃踢倒英国的冰岛拍一部片?英国人吗?
所有曾经强大的国家都注重他们自己的历史,并积极推销他们的历史观。也许你会说,台湾并不是个强国。但是你怎麽知道台湾不会变成 强国?更何况,在这多元化的时代,当每个国家都试图要叙述自己的历史时,如果我们不自己发声,那麽谁会替我们描述我们自己的真实故事?而对我们台湾人自己 来说,若不以史为鑑,那我们要如何从历史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再次犯下过去的错误,并找出一条往前的路?
风闻魏德圣导演的「倒风内海」三部曲已经开始製作准备。这部分别以荷兰人、汉人与原住民观点来审视由荷兰人来到,直到郑成功到来 之间的台湾史,将会是台湾有史以来最大的史诗钜片,也跳出一直以来由东宁王国起算的台湾正统史观。这样的宏大视野并不见得为执著于日据及国民政府时期历史 的统独双方所喜,更不用说许多统派名嘴与媒体对魏导演之前的几部片极尽诋毁之能事,只因他拍摄的观点不符合他们那过时错误的中国正统史观。但是魏导演的尝 试却是再次唤起对台湾历史省思的另一个里程碑。期待这部巨作能够顺利获得资金与协助开拍,也期待这座里程碑,只是另一段重新发现我们历史的旅程的起点,而 且我们能回应连横,台湾有史,只是尚待我们发现与写下;而世人也会记起,安藤百福曾经是吴百福,来自台湾嘉义。
抖音快手 热门资源 Site 最牛网 娱乐大家 超级最牛 世界之最 最排行榜 最牛发明 吉尼斯最 中国十大 世界十大 最奇葩事 最牛视图 流量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