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用「高薪厚禄」来形容公务员人工高、收入好、福利多。古代这些称为官员的「俸禄」,就是分为「俸」和「禄」,并非同一种东西,而它们差别却很大。
古 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以土地、实物、钱币等的形式发放。中国古代俸禄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商周时期因官职同爵位相一致,并且世 代相袭,俸禄实际上是封地内的经济收入,只要上缴给政府后馀下的就是归于自己。当时,俸禄以不同土地的地貌、封地大小等,成为各级官吏的俸禄标准。春秋末 期至唐初主要以实物作为官吏的俸禄。唐朝以后俸禄开始偏重于「俸」,即货币为主。
当 今文化学者南怀瑾,在2005年著作《论语别裁》中,就探讨两者的不同:「俸」相当于现时的月薪,「禄」则是食物配给。「禄」是永久性的,即使官员退休, 都可以领取,所以过去的人会比较著重「禄」。如果再细分,俸就指钱币,又称俸银或俸钱;禄指穀物,又称「禄米」。所以古代历史资料中,常以俸银和禄米来计 算官吏的俸禄多寡。
俸禄发放的形式,各朝各代都不相同。据考证,战国至秦朝,官吏的俸禄以禄为主,粟米就是当时各级官员的 「薪水」。至两汉时期,官员俸禄才开始正规化,俸禄级别以「石」表示,共有16等,并以斛为计量单位(每斛约130斤)。万石官月俸350斛,百石官只有 16斛。县令为千石至六百石官,每月90-70斛。当时官员的俸、禄各占一半的比例。
魏 晋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俸禄的形式也一改从前钱谷各半的形式,分为帛、粟、钱各佔三分之一。所谓的「帛」就是丝织品的总称。隋代官俸又恢复了两汉时期的俸禄 方式。唐朝的俸禄形式则变得灵活,俸禄裡除了传统的俸银、禄米外,还加上了田。除正常的俸禄外,官员还可领取薪炭、绸缎、纸笔及僱用人员的俸料银。
从唐朝中期开始直至明清,官员的俸禄构成以货币形式为主。唐开元年间,开始尝试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放,成为我们现今「薪水」的概念了。此后,俸钱渐渐佔了主导地位,禄米则逐渐消失。
最新2022-06-13
最新2022-05-31
最新2022-05-25
最新2021-10-08
最新2021-04-23
最新2021-01-05
最新2020-05-13
最新2019-08-01
最新2018-11-17
最新2018-11-17
最热2016-08-19
最热2016-12-14
最热2016-09-16
最热2016-10-08
最热2018-05-30
最热2015-09-01
最热2016-10-08
最热2016-10-18
最热2016-10-05
最热2016-10-18
最热2016-10-08
最热2016-10-05
最热2016-10-05
最热2016-10-08
最热2016-08-19
最热2016-09-20
最热2016-08-19
最热2016-03-04
最热2015-10-24
最热2016-10-18
抖音快手 热门资源 Site 最牛网 娱乐大家 超级最牛 世界之最 最排行榜 最牛发明 吉尼斯最 中国十大 世界十大 最奇葩事 最牛视图 流量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