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银行在孙正义的领导下逐渐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但和一般纯粹以金融获利或者避税为考量的控股公司不同,衝劲十足的小正有很明确的战略规划,而战略的核心就是一千亿美元的愿景基金。
风险资本是一门情报的生意,尤其是关于创业家和新创的非公开情报:哪个地方又冒出什么样的新创,某个创业家在跟哪个风险资本公司谈新的募资轮,哪个风险资本家婉拒出资给自己正在谈的新创,哪个新创正在挖角自己投资的新创的营运长,哪个新创的营运长值得自己出马为自己投资的新创挖角⋯⋯等。
但这并不代表市场上的公开情报 就没有价值。尤其如果考虑到多数风险资本家朝思暮想的,正是自己投资的公司风光在纳斯达克或者纽约证交所上市,正常来说风险资本家最少应该花点时间读特定新创的上市申请书,以随时了解股票市场对于新创的看法,适时调整自己的退出策略⋯⋯等,这也是我在这个专栏三不五时就会开个「读书会」分析一下正在申请上市的科技新创的主要原因。
咀嚼这些创办人的字字珠玑,常常能够得到新的启发
有时候,上市大企业的财报或分析师会议也值得风险资本家花时间,不管是因为自己有投资正在试图颠覆这些大企业的新创,或者寻找把新创出售给某些大企业的可能性。有时候甚至光是大企业领头向前衝的老板仍然是当年的创办人这个原因,就让我们值得花时间阅读财报或者参加分析师会议,这是因为创办人(而非专业经理人)仍然推动著公司的各种新计画,追求著创造出新的alpha,咀嚼这些创办人的字字珠玑,常常能够得到新的启发。
孙正义持续掌舵的软体银行绝对符合最后这一种理由,以我个人来说,最少每一年五月出炉的年报(日本公司的会计年度结束于三月底)以及召开的决算说明会,都是一定会抽出时间研究的——特别是我们这个行业都被他那庞然大物的千亿美元愿景基金给衝击到的时候。
所以今年也没有例外,上週三软体银行举行的2018年3月期(通称2017会计年度)决算说明会,我虽然因为到葡萄牙出差没空看实况,但回到巴黎后立刻想办法挤出时间把录影从头看到尾。
观毕后第一个感想是:代理盒装软体出身、然后跨足电信业的软体「银行」,这几年真的越来越像金融业者。
举例来说,2017会计年度的税后淨利为一兆日圆左右,相较于前一个会计年度的一兆四千亿日圆,减少了约27%。但是这位刚进到知天命的年岁、暱称「小正」(Masa)的日本首富话锋一转,在下一张投影片剖析了这个淨利缩减的背后理由,或者说另一种「解读方式」。
软体银行过去两年获利变化。
基本上软体银行集团过去两年的淨利数字,是大幅受到非营运本业的投资活动所影响的。上图撷取自决算说明会简报档第14页,可以看到在还原衍生性金融资产价值波动以及企业税影响后,2016会计年度实际上是获利将近一兆六千亿日圆,2017会计年度则是一兆四千百六百亿日圆。
但2016会计年度的获利中包含了两笔很大的投资获利,分别为处分阿里巴巴股票获利约八千亿日圆,以及出售以手游《部落衝突》知名的芬兰电玩新创Supercell给腾讯所得的五千五百亿日币。扣除这两笔一次性投资获利的话,2016会计年度获利实际上是两千四百亿日圆左右。
2017会计年度的调整则主要为原本软银伞下百分之百持股的美国电信商Sprint,已经确定与T Mobile换股合併,软银将持有合併后公司不到三成的股权,因此无法完整认列「税务递延」(deferred tax)变动所产生的帐面利润,影响金额高达近七千亿日圆,将此项金额扣除后,2017会计年度实际获利为七千八百亿日圆左右,比起2016会计年度的两千四百亿日圆其实成长了226%!
「⋯⋯其实是大幅增加的呢,我们也能这样看待。当然一个东西从左边看,从右边看,虽然其实都是同一个东西,但常常看到的东西会不一样。在座各位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色』,什么样才是正确的数据,那就要看大家自己的判断了。」向来直言不讳的小正一边总结这张投影片裡的数字大搬风,一边以村上春树的口吻这样说道。
愿景基金已经开始对财报产生影响了吗?
但阿里巴巴、Supercell和Sprint都是旧闻了,去年五月启动的愿景基金呢?已经开始对财报产生影响了吗?
软体银行过去两年息税前利润变化。
上图为软体银行集团过去两个会计年度EBIT(息税前利润)的变化,可以看到右手边的柱状图最上面多出一块深蓝色的三千亿左右,就是愿景基金在成立的第一个会计年度对集团的EBIT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增值主要来自于软体银行先前花了五十亿美元购入的绘图晶片大厂恩威迪亚股票,转售给愿景基金后产生的帐面增值。恩威迪亚由于是上市股票,在会计上属于「可流通证券」(marketable securities),因此其市价变化都会随时反映在愿景基金的价值上,进一步反映在佔基金股份28%的软体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
有趣的是,我在约莫一年前的专栏文章〈槓杆操作的软银愿景基金〉曾提及金融时报揭露千亿美元的愿景基金管理费为1%,也就是十亿美元左右。愿
软银愿景基金主要投资公司。
愿景基金成立以来已经投资了三十多家公司,上图为其中二十五家代表性的公司,其中除了前述的恩威迪亚以外,也包含本专栏读者应该耳熟能详的工作通讯软体新创Slack、共享工作空间领头羊WeWork、印度电商新创Flipkart和支付新创Paytm、更早之前软银投资的卫星网新创OneWeb、大陆的保健APP平安好医生⋯⋯等。
由于大部分的公司都是新创,在投资(或者由软体银行转移愿景基金)未满一年的状况下,只要没有新的募资轮和股价,大多会以成本价估值。这也是为什么愿景基金对于软体银行的帐面获利贡献主要来自于恩威迪亚,因为它是会计年度截止为止基金中唯一一支上市股。但这个情形在下一个会计週期会有所改变,原因是平安好医生已于四月底在香港证交所挂牌上市,这一个月以来股价波动虽然不大,但相对于上市前的一月愿景基金投资$400M时的股价到底变化多少,我们只能等待下一季财报公佈了。
孙正义的群战略
看完整个决算说明会,和以上这些财务数字和分析比起来,我比较感到兴趣的是孙正义首次利用愿景基金的投资对象解释他所谓的「群战略」。
过去孙正义就曾多次提及,他成立愿景基金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投资获利,更是为软体银行寻找三百年持续成长的动力引擎。打开天窗说亮话,就是他认为软体银行自己的本业,不管是代理商或者电信业,都难以靠自己力量持续成长,只能透过引入跟新创的合作,开发新事业,才能让这些「现金牛」维持动能。
在决算说明会中孙正义特别提醒大家,当年他投资杨致远的雅虎不单纯是投资,也把雅虎带到日本成立雅虎日本,时至今日美国雅虎本业虽然几乎毫无价值,但在东证一部上市的雅虎日本却能持续成长,总市值超过两兆日圆。
他打算以愿景基金的佈局为轴心,複製这样的经验,引入独角兽新创到日本与软银成立合资公司,维持长期的成长动能。
整体来说,孙正义的决算说明一人秀一如以往,是非常值得投资一个半小时欣赏的。随著集团内最大的电信部门也将分拆上市,软体银行在孙正义的领导下确实逐渐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但和一般纯粹以金融获利或者避税为考量的控股公司不同,衝劲十足的小正有很明确的战略规划,而战略的核心就是一千亿美元的愿景基金。
关掉决算说明会的动画视窗后,我的思绪仍然不断高速转动,因为在五大洋的各个角落,五年后将被孙正义和愿景基金「加冕」的独角兽新创正在诞生中,而我的工作就是想办法儘早找到它们进行投资⋯⋯。
最新2023-12-04
最新2023-11-30
最新2023-11-27
最新2023-11-27
最新2023-11-27
最新2023-11-23
最新2023-11-21
最新2023-11-21
最新2023-11-15
最新2023-11-15
最热2016-02-21
最热2017-12-18
最热2021-05-08
最热2017-11-09
最热2017-01-19
最热2020-06-19
最热2017-01-12
最热2016-02-22
最热2022-02-15
最热2021-03-24
最热2016-10-05
最热2022-07-07
最热2022-05-09
最热2016-02-17
最热2016-03-06
最热2020-09-15
最热2018-05-03
最热2023-11-27
最热2020-09-17
最热2018-08-13
抖音快手 热门资源 Site 史上牛网 娱乐大家 超级牛 世界牛 排行榜 牛发明 吉尼斯 中国十大 世界十大 奇葩事 牛视图 流量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