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创业者最年轻、最会赚钱的老板

2016-01-22 18:09:22admin来源:未知
史上最牛网导读: 太阳能企业最年轻、最会赚钱的老板 创业者:陈思铭 年龄:36岁 2012年上半年营收:27亿台币 2012年上半年毛利率:18% 太阳能产业一片凄惨,高毛利的下游系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太阳能企业最年轻、最会赚钱的老板
 
创业者:陈思铭
 
年龄:36岁
 
2012年上半年营收:27亿台币
 
2012年上半年毛利率:18%
太阳能产业一片凄惨,高毛利的下游系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十六岁的陈思铭,四年前就在欧洲插旗。 他证明台湾的太阳能产业未死,只是经历蜕变,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很难想像,国内的太阳能产业一片萧条,却有一家实收资本额只有台币四.三亿元的公司,上半年营收较去年同期成长五○%,毛利高达五亿元。
 
更难想像,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一位三十六岁的年轻人。
 
有成精密在海外做太阳能系统的安装。工研院产经中心新能源研究部产业分析师丁凡说,国内只有友达、茂迪和有成做这一块。
 
「尤其在欧洲市场,有成绝对是代表性的公司,」丁凡说。
 
政府近期提拨一百亿元的国发基金,鼓励企业经营太阳能产业的最下游,赴海外设置电厂,赚取比代工电池片更多的毛利。
 
四年前,有成已经做到这一点。
 
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思铭,本来是一位二十八岁失业的年轻人。不到十年,他成为太阳能产业最年轻、最会赚钱的老板。
 
陈思铭是台中人,毕业后加入一家新竹的半导体耗材贸易公司。
 
工作只有两年多,老板决定关门大吉,他顿时加入失业人口。
 
「我的创业故事还满奇怪的,」身高超过一八○公分的陈思铭,说起话来没有架势,像是清纯的大男孩。「我一开始还朦胧朦胧,但是创业本来就需要勇气。」
 
他看到老东家留下的客户和供应商没人接管,于是和朋友借了两百万元,加上自己的五十万元,○三年成立半导体贸易公司。
 
新竹市公道五路上的办公室,面积不到二十坪。起初,员工只有三人,早上在一楼上班,下班后爬到二、 三楼的公寓休息,梦想生意起飞的那一天即将到来。
 
「到了第三个月,我们的资金已经用完,连薪水都发不出来,」陈宜君今天是半导体事业部的副总经理,但是九年前,她是和陈思铭共同失业和创业的同事,双方的家人是老朋友。
 
「从一开始,我们的家人都很支持,」陈思铭回忆说,「老一辈的告诉我们,创业的成败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态度。」
 
意思是,面对合作伙伴,是否有责任感、能够保持诚信?答应的事情,拼生尽死也要做到,陈思铭等人一天工作十八小时,只怕辜负客户和供应商的期望。
 
第三个月,希望最渺茫的时候,第一张订单传了进来。「那张订单是我们的强心丸,」过了这么多年,陈思铭仍记忆犹新。「这是好的开始,证明我们的坚持是对的。」
 
商业模式正确 创业并不难
 
认识陈思铭的人都说,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并且勇于创新。
 
陈思铭的观点是,他是找到正确的商业模式,并且不断複製。
 
「做员工时要努力学习,了解产业的商机在哪、风险在哪?」他解释,「然后要有勇气。你永远不知道是否淮备好,但能让供应商和客户依赖你,这个依赖就是商机。」
 
生意蒸蒸日上,有成为了扩充产能,九年换四次地址,员工从三人变成三百人。第二次迁址,来到像农舍的小工厂,员工约四十人。此时,陈思铭已经淮备二度创业,跨入绿色能源的产业。
 
「我把国内几家太阳能电池厂的财报拿来看,揣测他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陈思铭说。
 
当时产业正在起飞,只要做电池片的代工,就是财源滚滚。上游的材料成为关键,许多公司签下取得硅材的长约。
 
这个资金门槛很高,有成没资格玩这种游戏。直到○七年,陈思铭的绿能梦,似乎注定胎死腹中。
 
专攻下游系统 到海外插旗
 
○七年,一位经营欧洲半导体市场的朋友和陈思铭分享心得:「拥料为王」是过去的思惟,永远的生存者要掌握下游的品牌和通路。
 
有成决定投资十万欧元做市场调查,并且想进攻欧洲市场。
 
但是没人听说过台湾的有成,陈思铭再度面临资金耗尽的危机。
 
○八年,这位朋友介绍一位在大陆做太阳能有四年经验的德国人—罗斯曼(Sascha Rossmann),给陈思铭认识。
 
「他飞来上海找我,分享他的商业模式,我们谈了三天三夜,」罗斯曼回忆。大陆厂商的品质管理问题很大,罗斯曼吃尽了憋。这位讲究诚信的台湾人,给他新的机会。
 
讨论出的商业模式,就是针对品牌和通路下手,跳过既有的太阳能经销商,直接接触欧洲的建筑工程设计承包商(EPC),帮当地的工业、商业或住户屋顶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
 
「就像水电行一样,这些安装商的能力有限,却比谁都了解当地的市场,」陈思铭说,「有成提供技术,他们提供通路、介绍客户。」
 
两人七天跑五五○○公里,拜访德国各地的安装商,推销有成的产品。「简直是Davis(陈思铭)的个人秀,」罗斯曼笑说。
 
一开始充满挫折。「有家安装商老板的儿子,听了五分钟就把我们轰出去,」陈思铭说。上有德国本地的太阳能公司,下有大陆的廉价产品,台湾公司有如夹心饼乾,找不到市场的利基。「可是Davis遵守诚信,连最严肃的德国人都心服口服,」罗斯曼说。
 
长年耕耘市场,如今德国的两万家安装商,有一千家是合作伙伴。有成排入当地前十大太阳能公司,罗斯曼也成为分公司的总经理。
 
有成在德国的成功经验,複製到包括台湾的八个国家。
 
有成谨慎接触在地的安装商,找到双赢的合作方法。「我们注重毛利而非营收或市佔率,稳扎稳打才能成功,」陈思铭说。
 
太阳能未死 只是经历蜕变
 
为了确保品质,有成建立自己的生产线,年底预计产出一亿两千万瓦的太阳能模组。做太阳能佔总营收的九成,远超过起家做的半导体。
 
连大陆厂商都望尘莫及。「大型电厂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屋顶的太阳能系统毛利较高,这需要品牌和通路的长期耕耘,」中国太阳能公司保利协鑫的全球销售副总裁刘仕坚说。
 
陈思铭的成功故事,证明台湾的太阳能产业不是死了,只是经历蜕变,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但是有成的独立董事,交通大学EMBA前执行长陈安斌指出,台湾缺乏有国际经验的法律和金融人才,协助这家逆流而上的小公司,继续扩展版图。
 
「产业的复甦,不能只期望陈思铭这样的一位孙悟空,」他点出有成未来的瓶颈,也说明台湾的太阳能,为什么仅有少数的成功案例。
 
有成精密
 
 

手机互联网第一神卡:100多款APP应用免流的流量卡,免费送上门,优惠活动中~~~咨询客服专员!!!

咨询客服专员

抢沙发坐
  • 全部评论(0
    快来抢占沙发

抖音快手 热门资源 Site 史上牛网 娱乐大家 超级牛 世界牛 排行榜 牛发明 吉尼斯 中国十大 世界十大 奇葩事 牛视图 流量套餐

Copyright © 2008-2023 ;史上牛,每日牛谈资讯.
内容,广告,资源,产品,合作QQ:569400131
粤ICP备13064609号-2